导入数据...
路卫华助理研究员
[四川师范大学哲学学院]  [手机版本]  [扫描分享]  发布时间:2021年5月10日
  查看:3243
  来源:

图片.png

路卫华,男,1984年出生于山东省淄博市。2007年7月至2013年7月先后毕业于德州学院政法系法学专业(学士)、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科学技术哲学专业(硕士)、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科学技术哲学专业(博士)。2013年8月至2015年7月在青岛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从事思政课教研工作。2015年7月至2018年1月在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曲阜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从事哲学教研工作。2019年2月至2021年1月在山东科技大学期刊社从事期刊编校工作。2021年3月到四川师范大学工作。现任哲学学院助理研究员,兼任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青年工作委员会理事、山东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理事。学术专长为科学哲学。

 

发表主要论文(时间序)

1. “分析方法在科学哲学中的发展演变”,《哲学动态》2013年第3期;

2. “一般的‘科学表示’与特殊的‘心理表征’——科学与科学哲学中对‘representation’的翻译与理解”,《自然辩证法研究》2013年第10期;

3. “由相对论力学能否推导出牛顿力学——论历史视角与逻辑视角的不可通约”,《自然辩证法研究》2016年第4期;

4. “论萨普对科学理论句法观的误解”,《自然辩证法研究》2017年第8期;

5. “人工智能中对符号含义的争论”,《中国社会科学报》2017年9月5日第5版;

6. “从同构到偏同态——结构论对结构间形式关系理解的扩展”,《自然辩证法通讯》2017年第6期;

7. “数学模型与数学结构在不同语境下的含义辨析”,《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19年第4期;

8. “认知科学的元科学哲学:存在统一的认知科学说明吗?”,《认知科学对当代哲学的挑战》第11章,科学出版社2020年版。

 

发表译文

“结构实在论与结构经验论:量词可变学说的案例研究”(与胡新和老师合译),《自然辩证法通讯》2013年第2期。

 

以上论文和译文中有4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承担课题

1.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2016年面上二等资助项目“认知科学中的科学说明模式研究”;

2. 中共青岛市委统战部2014年年度科研课题“新生代民营企业家培养工程的实践与思考”;

3. 中国科协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谢家麟小组(参与部分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


【编辑:哲学学院】


(微信扫描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