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培养学生学术素养,让学生了解什么是研究、怎样做好研究,哲学学院不仅邀请了诸多校外专家举行讲座,也积极组织开展学院内导师讲座活动。2021年11月3日下午两点,中国哲学专业硕士生导师潘忠伟副教授在嘤鸣园B209会议室为哲学学院全体研究生作了以“《道德经》为什么是有用的?”为题的讲座。讲座由哲学学院副院长雷勇教授主持。

潘老师在讲座中通过分析罗素的火鸡理论以及生活中许多真实例子指出了分类思维(俗称“套路思维”)的普遍存在。潘老师进一步揭示了这些现象背后的蕴藏的道理,即真实的经验的背后也是有错误存在的,而《道德经》正是在提醒我们这一点,使我们避免被分类思维所主导,并在拥有分类思维的同时保持超越性,不要忽视事物的另一面。

在讲座最后,潘老师在回答同学们问题时总结道:以往很多人将道德经看作是人生哲学、道德哲学或政治哲学,但今天讲的《道德经》之作用是指其从工具层面上讲是一种思维哲学,它能告诉我们如何看待世界,给予我们冷静的认知模型与方式,可作为生活之向导。
编辑:哲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