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入数据...
【学术讲座】杨武金:广义论证视阈下的中国古代论证艺术
时间:2023-04-11 10:37:02   来源:四川师范大学哲学学院   查看:457

  春日芳菲好,蓄力正当时。为了繁荣校园文化,活跃学术气氛,四川师范大学哲学学院在4月6日承办了以“广义论证视阈下的中国古代论证艺术”为主题的学术讲座。讲座主讲人为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杨武金教授,评议人为四川师范大学哲学学院林胜强教授,主持人为四川师范大学哲学学院李晟副教授。参与讲座的人员主要为哲学学院的研究生和本科生,以及其他学院对此主题感兴趣的同学。

image.png 

  杨武金教授以“什么是广义论证”为开端,展开讲述了论证有广义与狭义的区分,进一步明确论证的具体含义。所谓论证其实就是用理由去支持某个观点的过程,但又并非所有观点都有相同的说服力,因为用来支持观点的理由的可靠性不同。为了更直观地阐述观点,杨教授引用了墨家和儒家的原著经典,如《墨子》说:“服,执说。”《小取》说:“以说出故。”即一个观点有没有说服力,关键在于能否用有效的推理规则将理由揭示出来。《荀子》说:“辞之有故”、“言之成理”,就是强调一个观点或论题要成立,必须要有可靠的理由,并且要符合推理的规则。在明晰基础知识后,杨教授进一步提出中国古代的思想家发展了非常精到的论证艺术,例举了《小取》中总结的“辟、侔、援、推、止”等广义论证的方式方法,还例举出孟子、荀子、庄子、王充等人都在不同程度上,继承和发展了墨家的论证方法。其次杨教授分别阐释了举例论证、类比论证、诉诸权威论证、因果论证、价值推理和演绎论证共六种广义论证方式方法的具体内容。其中举例论证、类比论证、因果论证、诉诸权威论证、价值推理,从根本上都属于归纳论证,有时会用到演绎论证,而和演绎不同的是,归纳论证是以合理性为标准的。最后杨武金教授总结出现今要研究中国古代论证艺术,必须要将演绎、归纳、类比,甚至修辞都结合起来,因为在中国古代的论证方法中,虽然大量都是归纳性的,但其中也渗透演绎。

  在杨武金教授的讲座圆满结束后,林胜强教授提出了不一样的思维视角。在逻辑学学界中一直对中国古代有无真正的逻辑学这一问题争议不断,而今天杨教授的讲座发人深省,深入研究中国古代的论证艺术的价值是巨大的,可以提升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这样立足在大逻辑观上,中国自古就有逻辑学传统就是显而易见的了。讲座的最后,李晟副教授组织进行了提问交流环节,同学们积极提问,杨教授也一一解惑,帮助同学们明晰尚不清楚的知识点。

  “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通过聆听这次的学术讲座,不仅开阔了同学们的知识视野,而且还激发了同学们的学术兴趣。同学们以此次讲座为契机,感受逻辑学的学科魅力,领略逻辑学之美。

 

 

撰稿:严玉榕

初审:林胜强

  复审:李  

终审:雷 勇 杨颖育


编辑:哲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