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入数据...
哲里你我 汇心共建 ——哲学学院教工党支部与汇泉社区党支部结对共建活动
时间:2024-12-10 10:27:25   来源:四川师范大学哲学学院   查看:222

为积极响应全省“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的发展战略, 2024年11月27日,四川师范大学哲学学院教工党支部与锦江区沙河街道汇泉路社区党支部开展结对共建活动。

 

按照双方的友好协商,此次结对共建活动分为两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教工支部与汇泉社区召开“联学联建”座谈会;第二个环节是参观汇泉社区“家风博物馆”,感受家风文化,增强党员的家国情怀。

在联学联建座谈会上,汇泉社区党支部刘兰副书记逐一介绍了社区党支部的基本情况、党建工作的展开要点、社区服务和重点人群关怀的具体做法。在介绍中,刘书记重点讲述了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汇泉社区党支部指导辖区内众多企业、商场建立党支部和党建活动的具体做法;二是通过社区基层组织的平台功能,实现对社区服务、重点人群关怀与企业社会责任的有机结合;三是协调各方力量,对特殊人群进行常态化关心帮扶;针对当前网贷危害等特定事项,社区以各种生动活泼的形式进行知识辅导和讲解;四是发挥汇泉社区家风博物馆的优势特色,定期组织辖区内的中小学生进行内容多样化的家风文化熏染和浸润式教育。

 

(哲学学院与汇泉社区党建共建活动)

 

哲学学院党委书记杨颖育介绍了学院党建工作的基本情况,她指出汇泉社区作为我们身边的优秀社区,一直以来都在社区建设、服务居民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此次与汇泉社区支部结对共建,是哲学学院党委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推动高校党建与社会治理深度融合的重要举措。在未来的共建工作中,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一是加强组织建设,提升党建工作水平。我们将定期开展党组织交流活动,分享党建工作经验,共同提高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二是聚焦社区需求,提供优质服务。我们将组织学院党员教师和学生志愿者,积极参与社区服务活动,为社区居民提供教育、文化、哲学科普等方面的服务。三是创新活动载体,丰富党建内容。我们将结合学院专业特色和社区实际,开展形式多样的党建活动,如主题党日、讲座、志愿服务等,增强党组织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教工党支部书记潘忠伟介绍了教工支部充分发挥哲学学院学科健全、学者众多的优势,在传承发展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服务社会经济发展以及构建学术科普(儿童哲学、国学进校园和非遗传承等)交流传播平台方面的成功实践和特色,衷心希望与汇泉社区党支部一道发挥哲学学科的专业优势服务社区智慧发展。

为了更好地推动学院民主党派成员参与党建工作,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参与度,为民主党派成员提供与基层社区沟通联系的桥梁,本次结对共建活动邀请了学院民主党派成员参加。在统战工作交流环节,四川师范大学民盟盟员、学院中国哲学知名教授杨燕介绍了民盟最近走进社区、服务社会的一些具体举措,她饶有兴趣地介绍了自身所在社区长期举办书画习作活动。杨老师表示,通过社区活动的横向交流和比较,特别是走进社区,才能感受到深入生活并与时代共振的美好与幸福。

座谈会后,汇泉社区刘书记带领哲学学院教工党支部全体党员前往社区二楼参观“家风博物馆”。家风博物馆始建于2012年,现有展陈面积1100平方米,拥有藏品近两万件,有五个特色展区。2020年以来,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关于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的重要指示精神,汇泉社区积极探索博物馆功能与社区营造深度融合的新模式,用“姓氏+”的形式,建立社区“汇德”节点,打造民风社风孵化园。

教工支部全体党员在讲解员的详细讲解下,依次参观了家风家训展区、家谱展区和中华民族共同体走廊区。

 

 

此次哲学学院党委与汇泉社区党支部的结对共建活动,开启了哲学学院党委结对共建的新篇章,是教工党支部党建工作与社区发展深度融合方面迈出的重要一步。哲学学院党委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理念,积极探索党建工作新模式。希望通过本次活动,有效开展党员“联学”、组织生活“联过”、活动阵地“联建”以及发展思路“联谋”等活动,深化双方的党建合作。构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支部共建工作格局,促进双方将各自党建政治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四川新篇章贡献哲学力量。

 

 

撰稿:潘忠伟

初审:高明

复审:万罡

终审:杨颖育

编辑:潘忠伟 高明   审核:万罡   终审:杨颖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