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8日晚七点,四川师范大学哲学学科建设系列讲座在狮子山校区第七教学楼A区601会议室顺利举行。讲座主题是“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若干思考”,由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四川师范大学杰出校友李宗桂教授受邀主讲。四川师范大学哲学学院潘忠伟教授主持,哲学学院教师代表、本科生、研究生以及其他学院的哲学爱好者聆听了此次讲座。

在本次学术讲座中,李宗桂教授从五个方面为我们详细讲解了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可以有哪些思考。李教授层层深入剖析,首先,我们“为什么要探讨这些问题?”李教授从理论上和实践中为我们讲解了这一原因,因为理论上的缺失和实践中的迷蒙,促使了我们必须要重新思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其次,第二个方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是什么?”李教授对此提出了界定。李教授说:“中华民族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创造的在历史上产生过积极作用,在今天仍积极意义的传统文化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种文化是民族的文化,也是多元一体的文化,也恰如李教授所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一切当代史都是历史”,所以,优秀的传统文化也是生生不息、不断发展的。然后,第三个方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评价标准”,李教授用“八美”来进行了概括:“适应时代需求,推动社会发展,经受实践检验,有助文化认同,促进民族团结,助力民族复兴,提供精神支撑,有益世界文明”。这八句话可以作为我们去评价一种文化是否是优秀的一个标准,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李教授在这一部分的最后指出,并不是所有的优秀文化必须要同时具备这八个标准,任何一种文化,如果只具有其中一种品质,那么这种文化也是优秀的。再然后,第四个方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两创”,李教授从“两创”的内涵、“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观念的由来及其发展、“两创”的理论价值和“两创”的实践意义这四个方面为我们深入分析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两创”。最后,第五个方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李教授从理论讲到实践,一层一层,层层深入,步步剖析,最终回到了现实纬度,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将有利于:促进民族文化认同与构建民族精神家园的思想基础;搭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桥梁与“中国特色”的历史依据;展现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的独特贡献。
在讲座的互动环节中,主讲人与在场学生展开了积极的交流与讨论。本次讲座主旨鲜明,材料丰富,李教授分析透彻,见解深刻,不仅加深了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把握,而且有助于他们全面把握文化的内涵、历史脉络和发展趋势,从而激发了对哲学文化研究的浓厚兴趣。
撰稿:胡 萍
初审:潘忠伟
复审:蔡方鹿
终审:杨颖育
编辑:胡萍、潘忠伟 审核:蔡方鹿 终审:杨颖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