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入数据...
【学术讲座】托马斯·迈耶:超越学科边界:汉娜·阿伦特1930至1955年的思想
时间:2025-11-19 09:09:34   来源:四川师范大学哲学学院   查看:20

2025年11月6日晚七点,四川师范大学哲学学院嘤鸣园B栋209会议室内气氛热烈,一场以“超越学科边界:汉娜·阿伦特1930至1955年的思想”为主题的精彩讲座在此举行。本次讲座特邀德国慕尼黑大学哲学教授托马斯·迈耶(Thomas Meyer)担任主讲人,吸引了校内外众多师生前来聆听。该讲座也是北京德国文化中心歌德学院(中国)为纪念汉娜·阿伦特逝世五十周年特邀请思想史学家与阿伦特传记作者托马斯·迈耶来中国举办系列的主题活动之一。本次讲座由王鹏老师、章勇老师、杨汲老师担任与谈人,由张勤富老师主持。

 

托马斯·迈耶于2003年以恩斯特·卡西尔为题为博士论文,在慕尼黑路德维希-马克西米利安大学(LMU)获得博士学位。六年后,他凭借1933至1938年间的犹太哲学与神学研究在该校完成教授资格认证。2020年,他被任命为慕尼黑大学哲学教授,教学重点聚焦于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哲学。迈耶出版过大量著作与论文。自2020年10月起,他开始主编汉娜·阿伦特文集。该文集第十二卷暨最终卷近日由慕尼黑皮珀出版社出版。2023年9月底,迈耶在皮珀出版社推出的阿伦特传记即将由新经典文化在中国出版发行。他的2025年于C. H. Beck出版社出版的另外一部著作《汉娜·阿伦特·二十世纪思想家》近期已由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

 

讲座伊始,迈耶教授便提出独到见解,他认为唯有通过回顾才能辨识一个人的思想历程,而对于汉娜·阿伦特而言,这一命题的正确性毋庸置疑。阿伦特将自己的思考紧密关联于当代事件,且她的生活也深受这些事件的影响。教授强调,阿伦特的生活与作品无法分离,它们以独特的方式相互关联,唯有传记的形式才能恰当地展现阿伦特的思想历程,系统性的阐述显得空洞,纯粹历史的重构又无法传达其与作品的关系。

 

迈耶教授细致回顾阿伦特的思想发展历程,重点介绍分析了阿伦特的主要著作《极权主义的起源》的内容和结构,揭示阿伦特通过打破常规的分析方法,从现实历史的废墟中提炼出另一种历史。

迈耶教授以其深厚的学术功底和生动的讲解方式,为师生们呈现了一场思想盛宴。在互动环节,师生们积极提问,就阿伦特思想的相关问题与教授进行了深入交流,现场气氛十分活跃。

 

此次讲座为师生们提供了一个与国际顶尖学者交流的平台,有助于拓宽师生的学术视野,激发对哲学思想的深入思考。未来,学院还将继续举办此类高水平的学术活动。

本次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但阿伦特的思想以及托马斯·迈耶教授的精彩解读,将长久地留在师生们的心中,激励着大家在哲学研究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前行。

 

 

 

 

作者:胡萍   摄影:胡萍   编辑:哲学学院 初审:张勤富   审核:刘国云   终审:杨颖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