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入数据...
  
【学术讲座】Itay Shani:WHY BE A PANPSYCHIST?为什么要成为泛心论者?
[四川师范大学哲学学院]  [手机版本]  [扫描分享]  发布时间:2023年11月28日
  查看:71
  来源:

2023年11月9日晚19时,四川师范大学哲学学院邀请中山大学(珠海)外籍哲学教授Itay Shani在嘤鸣园B栋209作题为“WHY BE A PANPSYCHIST?”(为什么要成为泛心论者?)的学术讲座。我院周振权老师主持了本次讲座,四川大学哲学系陈以森助理研究员,四川师范大学哲学学院王鹏、李慧子、彭腾跃老师出席并评议,另有我院研究生与本科生参加了本次讲座。

Shani教授首先探讨了关于意识的难题,认为如果意识是真实存在的,那么它必定被假定为基础性的,这意味着泛心论将成为一个自然的选项。随后他提及了罗素的一元论,如果科学描述为我们提供的是关于科学的不完全图景,那么罗素的一元论就设计了一个科学无法解释的内在基础,而泛心论就可以对罗素一元论所设想的内在基础做出最好的解释。他紧接着谈到泛心论亟待回应的两个问题,拒斥“怀疑的凝视”(由于泛心论违反直觉而拒斥)与组合问题(Combination Problem)。最后,Shani教授谈到了泛心论的前景与一种建设性的挑战——前生命存在物的意识。

Shani教授指出,根据泛心论,意识既是基础的同时又普遍存在于自然当中。意识是基础的意味着,它是基本的、原始的、非派生的。意识普遍存在是指,所有的具体存在物要么是意识本身,要么由意识构成。接着Shani教授谈到,当代泛心论有三种变式:微观泛心论、宇宙泛心论与涌现泛心论,同时教授说明他在讲座中会尽量忽略这三种泛心论自身的争论。随后,关涉意识的难题,Shani教授认为,相信意识是基础的观点并认为意识不存在的观点要更加坚实和清醒,将意识作为基础,这并不必然导致泛心论,其他的一些立场比如某些形式的二元论、观念论以及双重观点的一元论,他们中有些是与泛心论相容的。而这种多选项的情况使得对于倾向于相信泛心论的人,客观的实在就变得超越了经验观察者的界限,意识与物理世界融为一体,不存在心物二元论中类似于“松果腺”的那种特殊的心物交互机制。话锋一转,Shani教授谈到了罗素一元论,并认为作为泛心论的罗素一元论更加可取。其中理由有三点,1、其他方案在解决意识难题的方面进展较少,2、其他方案在某些情况下导致了神秘主义,对于非经验的内在本质,以及它可能是什么没有获得什么积极有效的概念。3、我们有充分的理由认为,支撑大脑活动的内在基础与支撑自然其他部分的内在基础是连续的,因为大脑的物理材质是不断变化的。而后,Shani教授对于泛心论所直面的两个问题做出了回应。第一个问题在于意识的普遍存在并不意味着一切东西都是有意识的,尤其是泛心论者都一致否认一些宏观尺度的客体具有意识。而对于组合问题,Shani教授以图例和现实中实际的例子来说明组合观点的不连贯性,这也意味着组合问题的确是棘手的,但他认为泛心论并不必须致力于回答这个问题。最后,Shani教授作出了总结评论,宏观意识对微观意识必须具有依赖性,但是这绝不是一个已经确立的真理,即认为这只能通过“构成”和“包含”,宇宙泛心论和涌现泛心论具有一些概念上的资源可以用来解决组合问题,而不必进入死胡同,但是教授强调,真正的问题不是“我们是否已经有了一个完全令人满意的解决方案?”,而是“问题是否有可能得到解决?”Shani教授对于这些问题的可解决性持乐观态度,即所有的这些问题与挑战都是有希望解决的,随后讲到了对于泛心论的前景与前生命的存在物的相关挑战。

在随后开始的提问环节中,师生之间针对讲座产生的疑惑进行交流。与会嘉宾和学生的问题都得到了Shani教授认真且细致的回答。心灵哲学是当代哲学的前沿话题,本次讲座具有极高的国际学术视野,让我院师生领略到了国际上前沿哲学家的风采,这将激发学生对于哲学钻研与交流的热情。


 

image.png 

image.png

撰稿:张云韬

初审:周振权、王 鹏

复审:张 生

终审:杨颖育



(微信扫描分享)
编辑:哲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