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要必须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为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完善立德树人机制,加强基础学科、交叉学科建设和拔尖人才培养,哲学学院《科技技术哲学》主讲老师沈洁带领2022级本科生在四川省科技馆给同学们上了一节与众不同的实践课程。
同学们在科技馆深刻感受到了现代科技的魅力。在机器人大世界,他们通过互动体验,深入思考了人工智能的前景及其对社会的深远影响。生命科学和生态家园展厅直观展示了生命的奥秘和生态保护的必要性。同学们在观摩高科技展品的同时,参与了太空行走模拟、生态模拟观察等互动项目,这些活动不仅加深了他们对科技应用的理解,也引发了对科技背后的哲学和伦理问题的思考。
活动结束后,同学们也踊跃发表了活动感想:
粮食是如何发酵;红外成像和紫外成像这对“兄弟”如何互补;泰斯拉线圈怎样迸溅出蓝色火焰;地球以及地球的一切怎样诞生又是如何生存。一个个问号灯泡在我的脑海里点亮,就像科技也曾无数次点亮无数人的生活。今天,我们又重新发现了身边日常的科技,也触摸到了前沿的“黑科技”,相信对未来和宇宙的无尽探索,人类也时刻准备就绪。(蔺悦绢)
参观四川科技馆时,深感震撼与启发。“问天、问水、问未来”三问将人置于悠悠天地间,“寻知、寻智、寻际”三寻展现知识海洋的壮阔,“生命、生存、生活”三生勾勒万千生物与人的足迹。馆内展览丰富多样,亘古通今,人类智慧之光璀璨夺目。少长咸集于此,乐在其中。莘莘学子明亮的眼眸中映射着“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的愿景。(何棚)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参观此次四川科技馆的活动正是实践推动认识发展的生动体现。在学习科学哲学史时,老师向我们介绍了科学技术的变迁与发展以及科学革命的演变结构,我们对科学史及科学哲学史有了基本的认识。但直到走进科技馆,我们才真真切切体会到什么是科学技术、什么是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与机器人对弈、触摸真实的磁铁与电极、见到抽象晦涩的数学定理如何直观地通过模型呈现……其中的惊奇与种种启发思索,唯有躬身经历,才能切实领会。(张芷涵)
本次参观四川科技馆,犹如一场知识与思想的盛宴,让我对科技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并深感新时代青年责任重大。科技创新不仅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更是推动国家发展的核心力量。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新时代青年应当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科技创新的道路上,我们要敢于挑战难题,勇于探索未知,为推动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都昌麟)
此次科技馆之行,同学们“沉浸式”体验科技对世界的塑造力,并深入探讨了科技发展背后的伦理和哲学问题。哲学的批判性思维引发同学们重新审视新技术的影响,并思考如何使科技进步更好地服务于人类和社会的长远利益。未来,学院将继续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推进课程教学改革,加强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有效融合,致力于培养具有深厚哲学素养和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使他们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摄影:都昌麟
撰稿:沈小鸿
初审:李敏
复审:沈洁
终审:杨颖育
【编辑:哲学学院】
(微信扫描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