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9日—12月1日,首届“实践哲学与生活批判”跨学科青年论坛暨“生活哲学”学术工作坊于在成都召开。本次会议由四川师范大学哲学学院,《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编辑部和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哲学诠释学视野下的马克思主义”项目组主办,论坛主题为“数智时代的生活主题与价值反思”。来自吉林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华东政法大学、华侨大学、中南大学、上海大学、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海南医科大学、《哲学研究》编辑部、《学术研究》编辑部、《福建论坛》编辑部等单位的三十余位专家学者参会。
开幕式由四川师范大学文化教育高等研究院路强老师主持。四川师范大学人文社科处郑涛副处长首先致辞。郑处长指出,在数智时代,哲学学科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我们必须应对挑战,把握机遇,社科处也将持续支持哲学学院的发展,助力其传承与创新。
随后,哲学学院院长雷勇教授致辞。他介绍了学院的历史背景、师资力量和研究成果,并表示将加强与国内外相关高校的交流合作,推动哲学学科形成错位发展格局。雷教授还指出,哲学学科与数字智能技术的融合是当前的重要课题,希望学者们碰撞出思想的火花,为实践哲学与生活批判理论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在主题报告环节,教授们围绕数智与生活融合的哲学思考展开了深入交流,不仅深入剖析了数字技术所带来的种种现象,还敏锐地指出了其中隐藏的问题与挑战,揭示了数字技术背后所蕴含的哲学意义和价值追求。同时,他们还结合各自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给出了新颖而富有前瞻性的思路和建议,推动数字技术与生活的和谐共生,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1月30日下午,论坛采取分组沙龙的形式促进自由交流。在此环节中,专家学者们在融洽的氛围中交流心得、阐述观点。这种有效而灵活的交流模式不仅加深了彼此间的了解与友谊,更为学术探讨敞开了空间,催生了诸多具有启发意义的灵感。
12月1日上午,论坛闭幕式如期举行。与会学者一致认为数智时代既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数智时代的生活主题与价值反思不仅关乎技术本身,更关乎我们如何利用这些技术来提升人类的生活质量和社会的整体进步。
此次论坛是学院本年度主办的系列学术活动之一,为人们关注数智时代下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搭建了深入思考的平台,为推动数字技术社会的健康发展提供助力。
撰稿: 胡 萍
初审:张勤富
复审:刘国云
终审:杨颖育
编辑:胡萍 张勤富 审核:刘国云 终审:杨颖育